摘 要:介绍小孩发生的车祸案件中,如果涉及伤残鉴定的,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问题。
伤残是车祸赔偿案件中一个特殊的概念,是指交通事故受害人身体器官的残废程度。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之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与一般伤害案件相比,伤残案件中的受害人可主张更多的赔偿项目,进而获得更多的赔偿。但,受害人是否构成伤残以及构成何种级别的伤残是需要鉴定明确的。那么,在鉴定的过程中需要有哪些内容呢?
总结来说,不论是何种年龄段的受害人,伤残鉴定均需关注:
1、伤残鉴定时间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把伤残鉴定的时间确定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受害人出院不再入院治疗的,即可视为治疗终结,就可着手准备鉴定了。
2、伤残鉴定机构
伤残鉴定机构首先要是具有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其次,鉴定机构还应当信誉好、办事公正,这样可避免不被法院采信,并重新鉴定;此外,受害人还应当选择那些易于获得伤残级别并提高伤残级别的鉴定机构。
(温馨提醒:伤残鉴定可在专业交通律师的协助下具体进行。)
3、鉴定资料
委托鉴定时,应当携带交通事故认定书、鉴定委托书、病历本、入院记录、出院记录、疾病诊断证明、受害人身份证明等。
注意:小孩子作为受害人的,鉴定时可关注是否存在后遗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