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救助办法实施超百日,暂无一位受害者获得相关基金帮助
|
交警局:“运作还需一段时间”
本报讯(记者/杨磊)多年来,发生在深圳的道路交通事故不仅仅给受害者造成身体的损伤,精神的折磨,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有鉴于此,不少人大代表和市民一直在呼吁出台保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相关法律法规。
2008年4月1日,《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众人的期盼中正式发布实施。
然而,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获悉,尽管《办法》实施接近4个月,但深圳没有一位交通事故受害者获得救助,为配合《办法》实施而设立的救助基金也没有支出一分钱。
■遭遇交通事故
司机逃逸受害者无钱医治
37岁的谭富琼刚刚遭遇了车祸,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头发已经被剃光,耳朵上还留有血迹,全身上下插满了导管。“如果没有钱治疗,我可能会残废”,这是她面对记者时说得最多的话。
谭富琼来自重庆开县,为了谋求更幸福的生活,今年3月19日,她和丈夫从家乡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清洁公司成为清洁员。2008年7月13日凌晨4点,她和丈夫出门上班,还没走进公司大门,夫妻俩就被一辆快速驶过的车辆从背后撞倒。肇事车辆当场逃离,而夫妻俩都没来得及看清肇事车的车牌。
■医院表态
“支持病人申请没接到任何通知”
谭富琼的遭遇是很多交通事故受害者中的一个典型,在《办法》实施之前,谭富琼可能不得不因为拖欠医疗费而被“建议出院”,但根据今年4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的《办法》规定,在深圳市内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且受害人和加害人无力承担抢救费用或者丧葬费用的,受害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依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救助基金垫付受害人的抢救费用或者丧葬费用,垫付的抢救费用最高不得超过4万元。
当记者建议谭富琼申请救助基金时,她表示对《办法》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申请,“交警来过医院,也只是询问了交通事故现场的一些情况,对于怎么获得救助基金,交警没有告知,也没有给出建议。”谭富琼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交通事故发生后,除了受害者可能因为缺乏医疗费而加重病情导致残疾之外,医院也是受害的一方,“病人送到医院后不可能不抢救,医院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但抢救病人产生的大量透支费用最后还是由医院买单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大量因为交通事故产生的病患,由于很大部分病人从外地来深务工,经济条件较差,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病人住院期间超支的费用最后都落到了医院一方,“这笔费用如果粗略统计,可能在数百万到上千万之间。”
该负责人还透露,医院方面肯定是支持病人申请救助基金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办法》中规定的救助基金申请和使用,医院方面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申请救助基金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如果卫生局下发了相关的文件,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符合条件的病患进行申请。”
■交警局回应
“成立专职基金管理部门,但联动不畅”
深圳市交警局负责人坦言,在近4个月的时间内,深圳市交警局确实没有受理过任何申请,也没有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得到过救助,“但交警局一直是积极配合救助基金正常运作的。”该负责人称,交警局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由于交通肇事追逃存在现实的难度,不少受害者家属把索赔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交警局,许多民警也因为处理受害者家属的问题加重了工作负担,救助基金的使用显然对交警局的工作是有利的。
据该负责人透露,交警局已经成了专门的救助基金管理部门,但由于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涉及深圳市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和审计局等多个部门,而深圳市交警局在整个救助基金的运作中只负责受理和审核,在多个部门没有很好地联动起来之前,基金的运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对于具体实施的时间,该负责人表示“说不清楚”。
交警局副局长赖新伟介绍称,救助基金的申请目前是单位对单位的,如果受害者或者亲属想要申请使用基金,还必须通过医院和殡仪馆才能进行,这也需要多个部门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如果救助基金想要发挥实效,关键是有人牵头多个部门进行一次统一的协调”赖新伟表示。
■人大代表呼吁
受害者应首先被告知可申请基金
“制定了《办法》就必须要尽快落实,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慢慢完善,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成果不能浪费了。”一直关注道路交通肇事赔偿问题的深圳市人大代表彭锦程在听闻《办法》实施逾百日仍未起到实效时表示,《办法》的出台来之不易,很多受害者家庭可能都等着救命钱,《办法》早一天落实,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利益就能早一天得到保护。
彭锦程说,他还不清楚救助基金迟迟未能有效运作的原因,但他认为,《办法》虽然没有具体说明救助基金使用的方方面面,但对于各相关部门应该担负的责任都做了详细说明,作为基金的主管部门,应该积极行动。“现在很多受害者对他们的权利都还不是很了解,主管部门首先就需要告知他们,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基金可以申请。”彭表示,受害者的申请符不符合条件都可以再审核,但必须有一个部门先动起来,如果各个主管部门都消极应对,这个《办法》的效力又从哪里体现。